|
2008 年經歷了金融風暴、經濟滑坡的沖擊之后,我們感受到了嚴寒。2009,或許真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嚴冬。但我以為天有陰晴圓缺,地有四季變化,人有生老病死,經濟有熱脹冷縮,命運有跌宕起伏,一切都該坦然面對。面對了,經歷了,擔當了,我們也就成熟了,強大了。 《北京人在紐約》一劇中,男主角王啟明在賭城輸得一干二凈,回家路上他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臺詞:“這下踏實了”。真的希望經歷這次經濟滑坡,我們的企業家也踏實起來。 “瘋投”們已經歇了,我們的神經也可以恢復正常了;房市股市泡沫破滅,我們終于相信“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個淺顯的江湖真理;外貿下滑,生產性企業日子難過,我們這才發現,原來生意要離市場近一點。沒有渠道,沒有品牌,沒有研發,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死是遲早的事,不是找死就是等死,結果一樣。 人每年感冒一回是好事,出出汗,排排毒,休息一會兒,調整一下,抖擻精神,再戰江湖。經歷危機也是一樣,低頭審計一下自我,抬頭看看生存環境。趁著大家都放慢了步伐,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商業模式是否可以升級?產業結構是否需要轉型?管理效能如何提高?市場基礎怎樣夯實?企業家要向政治家學習,把每一場風暴、每一個社會重大事件都看成是巨大的機會——劃分時代,提出主張,擴大陣營,營造氛圍,主動出擊,戰術決定戰略,戰役決定未來…… 中國企業終于“病”了一回,正在經歷著一場非常好的“發燒”,之后,機體轉入健康狀態,穩健成長。什么是健康的企業?我認為衡量的標準有三個: 第一個,一年賺的錢比一年要多一些; 第二個,賺錢的能力一年要比一年強一些 第三個,每三年在行業中要有影響。 咨詢的本質是“謀” 咨詢的本質是什么?
就一個字 “謀”。 先回顧咨詢行業的發展,讓我們印象深刻有這么幾件事: 第一件,何陽點子大王事件,最早的策劃被稱為“點子”,“點子”又成了“騙子”; 第二件,1997年中國十大策劃人的誕生,中國本土咨詢的崛起受到廣泛關注,策劃業開始被稱之為行業; 第三件,麥肯錫的兵敗實達等事件,跨國公司的水土不服讓本土策劃有了更多機會; 我們意識到,企業高度焦慮,不正常的發展心態直接引發了策劃行業的興起。沒有本土策劃人近10 年的摸爬滾打,企業的點石成金的迫切需求,中國咨詢行業的氣候與產業也不會形成。這是中國咨詢發展根子上的心態問題。 奇正沐古經歷20 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與作業體系,也伴隨著中國咨詢行業的發展經歷了3 個階段,三句廣告語說明了時代的特征: 第一階段:“有問題找奇正”,那是在90 年代末,企業需要神話的時代,策劃對中國企業來說就意味著點石成金。我們曾經1 個月有100 多個咨詢電話,業務談都談不過來; 第二階段:“國際品質,實效中國”, 2003-2008 年,這是崇尚專業的時代,眾多咨詢公司號稱專業、專家;我們率先與美國精信合作,完成了國內咨詢與國際4A的結合,準確抓住時機,進入專業咨詢領域。 第三階段:“中國市場專家”,2008年下半年及以后的幾年時間,經歷了30年的經濟洗禮,營銷從無到有,甚至到過度營銷,我們開始靜下心來思考眾多技巧性、工具性背后的本源問題,咨詢回歸客戶的生意當中來,咨詢業回歸到“謀”的身份。這段時間我們出版了《攤牌——做品牌就是做生意》,提出品牌是一門生意。我們自己必須從專業的陷阱中跳出來,回歸到策劃的原點上去。 我們為誰“謀” “謀”是什么? 某就是某人,言字旁邊是一個某,為某人進言,為主公進言! 為誰謀? 古語云:“寧為智者謀,不為愚者斷”。寧為有智慧有品格的人做謀士,也不為鼠目寸光,自私自利,沒有方向的人做軍師!找到好的主公是我們挑選客戶的方向! 那何謂好的主公呢?我得明白三個“善”字。 第一個“善”為“善待”,找到能善待咨詢公司的領導者,懂得善待咨詢公司的客戶一定是有品格的企業家,這也是我們挑選企業的標準。 第二“善”為“善用”,一個善用咨詢公司,并知如何利用其長處的領導者,咨詢公司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而其中一旦被客戶利用的時候,客戶方能得到最好的成果,知道如何利用,我們的長處在哪里?咨詢公司是用腦用智慧的,我們不可能去成為企業的市場部經理,稱為入幕之賓。 第三“善”為“善斷”,三國演義中,曹操是梟雄,寧可錯殺,也不愿被天下人辜負。而劉備則是總改換門庭之人;袁紹則是好謀而寡斷,開會多計劃多,但不決斷,猶豫反復,但凡袁紹這樣的客戶是做不大的,沒有精兵強將,沒有決斷力。 我們要找到值得謀的人。兄弟公司沐邦公司曾說,“我們不在乎我們有多少的老客戶讓我們維護,關鍵是有多少新客戶值得我們拋棄。” 我們說,希望說找到好的客戶,懂得善待、善用、善斷。 我們謀什么? 我們謀什么?這個“什么”就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價值,我們咨詢的業務板塊。且看四道之論。 謀王道與霸道 我們看一下孔子,孔子是天下第一謀士,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咨詢師,孔子有個得意弟子叫顏回的,卻一生窮困,而孔子也是惶惶如喪家之犬,四處游說,卻屢屢碰壁!孔子去世后,連墓碑也是最富有的徒弟子貢給修的。南懷瑾老師說道:“孔子孟子,永遠要成王道,要立萬世基業”。但時處春秋戰國時期,大多數的主公不謀萬世基業,只想成就一翻霸業,因此成王道不如成就霸道來的實際。用品牌比喻,做百年品牌是王道,做而現今中國的企業家都喜歡霸道,說要干掉某個品牌,便個個處心積慮。 所以為主公謀萬世者貧,謀霸業者富; 謀人道 人道強調生而平等,對弱勢群體關注。若單論人道主義,體現在現今的企業文化建設中,則通過銷售培訓、市場培訓等等手段來籠絡、控制、約束員工。在古代,則是用文化輔助統治者的政治手段統治臣民,這何嘗不是一場人道主義的災難。 神道 北京有一家掛著名牌大學的咨詢公司,到處講國學,講易經,賣的是vi,別人設計一個標識20 萬,他們做一個100 萬,易經八卦,風水的理念統統納入其中,賣是神道。 在咨詢行業,真正賺錢的是霸道,就是助客戶成就霸業,但奇正沐古絕不滿足于此,“霸道+人道”就是王道,我們一定是先成就霸道,助企業攻城略地后再行人道,“王道”是也。 現在我們講品牌,講的是客戶的這盤生意,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協助客戶把生意做大——霸業。 我們怎么去謀? 中國的咨詢業的先祖,是神漢和巫婆,是算卦的。 問的是前世、今生和來世。所以現在的咨詢行業頗有“跳大神”的意味。 而西方的咨詢則是“管家”式的,是由管家業發展演化而來,其中職業經理人的色彩及角色比較明晰,講的是科學管理或者規范。 那我們來分析一下,咨詢界有幾種人? 第一種,最高境界。孔子、孟子、朱熹,這些是幫助企業成王道,但有一個問題,就是融資融不到。 第二種,實戰派。幫助主公成霸業,諸葛亮、蘇秦、張儀、蕭何、吳用等成就一方霸業。 第三種,紹興師爺。紹興自古出師爺,師爺的地位和太監差不多,都被養在后面。過去一聽說是師爺就像賊一樣防他,因為詭計多端。 第四種,算命先生。混的好的,開個小鋪有個終端。差點的就上街拉客。 第五種,最底層的。是神漢和巫婆,跳個大繩,裝神弄鬼一翻。 奇正沐古的角色非常清楚,我們要做諸葛亮,我們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我們對我們的專業、行業,近20 年的歷練并有深刻的認識,我們眼里看待的營銷與品牌,已遠遠超過專業的定義。 最近我們在研究兩大課題,這也是我們提供給客戶最大價值的東西。 第一個就是品牌學佛。 提到品牌學佛就不得不說“基業長青”,就拿國內某知名跳槽成精的大師來說,他常念叨要基業長青,但說難聽的,若真是基業長青,那你為何老是跳槽。奇正沐古認為,企業該風風火火活著就活著,該順勢消亡就消亡,任何一家企業公司都能發展,基業長青,相比宗教來說,那就是小兒科。 儒教活了2500 年,基督教2500 年,伊斯蘭教1700 年。 我們為什么說品牌學佛,那是因為公司的很多經營方式,要向宗教學習,他們活的時間可比我們任何一個品牌的時間都要長久的多。就拿品牌咒語來說,2000 多年下來,還是那句“南無阿彌托佛”。而現今的企業呢,一年一句廣告語就改了3 次,我們看任何的宗教的存活都是有戒律的,企業與宗教一樣,對產品、對品牌要有戒律,沒有戒就做不成大品牌,只有我們熟悉并讀懂了這一整套的宗教的經營戒律,才有資格為客戶謀大業。 第二個是品牌的路徑。 我們發現說再多的品牌理論沒有用,客戶不用、企業家個性不同,企業規模、行業特性、競爭地位不同,決定了生意的路徑發展截然不同。我們總結了6 種品牌成功的路徑,現在跟大家分享: 第一類:貴族型品牌,貴族生存方式。 1、創意產業,賣的是一個“美”,頂級品牌都是大師設計! 2、精巧制造,講究的生產的背景、工藝、技術等! 3、必須是在世界14 個時尚城市有終端,如prada,法國米蘭、紐約、巴黎、上海,我們發現但凡國際大牌,在這世界14 個城市皆有專賣店,如果沒有,根本不能稱之為大牌;現在的中國很多企業,動不動就說做國際品牌,可連人家的生存方式都沒有看懂,因此貴族是有貴族的生存方式的。 第二類:神漢型品牌 腦白金、好記星、黃金酒、田七屬于此類,當然神漢有神漢的特點: 第一是“吹噓產品功效神奇”,“一定是抓住了消費者直接的需求”;
如:“唯有英語學習機,好記星”; 第二、粗暴的語言表白,用老百姓最直白的語言,簡單重復再重復,沒有任何的文化、美感可言。看哪些品牌三天兩頭的換標志的,一定做不好。當然他們也有他們的方法,有一類是諸侯,要稱王稱霸的,前三位抱成一團,打成一片。他們高度重視營銷,成功來自對于競爭對手所出的殺手锏。 第三類:諸侯型品牌 要么進入行業前三,要么具備區域優勢,瞄準競爭對手來制定品牌策略,高度重視營銷,一切手段都是針對對手而不必過多考慮消費者。 第四類:屠夫型。 小的玩價格戰,一個公司20多個牌子,哪兒好賣放哪個,一套說辭,放諸四海而皆準,一年賺個幾百萬,這在小的時候是屬于殺雞的屠夫;做大后就是屠城。如格蘭仕拋出的“價值摧毀理論”,以規模化將整個行業的價格壓倒最低,讓其他品牌已經沒有進入的價值,把屠夫做到極致,這個講品牌就沒有用。 第五種:文人型。 可能由于努力或機緣謀到個專利,將產品做的很好,但之后就患上了產品自戀癥,體現的是文人特點,嘴巴老,膽子小。讓奇正去做戰略便一再強調穩健,不要冒險,賺不到大錢,還要小心的花錢。 第六種:工程師型。 只問生產,不問銷量。重生產、輕營銷、重科研。呈現高度專注狀態。奇正沐古服務的客戶中有好幾家。一心關注生產,不問銷量,沒想到有一天趕上了經濟發展的大潮順勢而起。 因此,不同類別的企業,發展之道,生意之道都是不同的。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將服務內容的板塊提供給客戶,按照生意的類型與類別,完成客戶的整盤生意大業。 非常幸運的,奇正沐古的很多客戶在08、09 年都做大了,梅花得到了鼎暉16個億的風投,大自然的摩根都進來了,巴洛克的風投基金也進來了,外貿轉內銷的金王也與我們達成了深度合作,希望被奇正沐古服務過的客戶,都能成為梅花、大自然、巴洛克,我們才能成為像蘇秦那樣,成為佩六國帥印的謀士,更重要的是,我們贏得客戶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