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樓

樓主 |
發表于 2010-9-4 20:59:56
|
只看該作者
中國養豬業的出路在哪里?我認為關鍵是要從效率和成本兩個維度去思考,效率應該放在第一位,成本是第二位。順序一定不能顛倒過來,但中國人的傳統思考習慣是成本第一,效率第二,或者忘記了效率的重要性。站在養豬的角度思考效率又有兩個維度,即生產效率和產業組織效率,這需要站在產業經濟學的角度思考。
先說養豬生產效率。舉例說,建一個美國模式的豬場,能繁母豬1200頭的豬場(兩點式的生產方式,從配種到斷奶),土地占用只需要40畝左右足矣,按照中國傳統模式建設,則需要110畝左右。中國是一個土地資源匱乏的國家,我們卻走了一條低效率的路。在美國從配種到斷奶這樣的父母代豬場,場長+飼養人員只需要4人,一個生產經理可以管理20000頭能繁母豬。這樣少的人員,是不是工人勞動強度很大,需要沒白天黑夜地干呢?不是的,他們周六、周日豬場只需要1人值班即可。我們國內呢?我不用說大家比我更清楚。
關于產業組織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合作社,從北美到歐洲都是如此。但這種產業組織模式在我們國家很多地方都變味了。
所以,我認為中國養豬業的生產方式應該向北美學習,產業組織方式需要向歐洲學習。想走中國傳統養豬業與現代化養豬業結合的道路是沒有前途的!(也許很多人反對)
我要提醒準備進入養豬產業的資本擁有者,養豬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不是老太太可以干好的!同時,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