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豬生產穩定發展 據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統計監測數據顯示,8月份,全省生豬存欄3910.73萬頭,環比增長0.84%,同比上漲4.89%;能繁母豬存欄502.24萬頭,環比增長0.43%,同比下降0.07%,能繁母豬存欄占生豬存欄比重為12.8%。 (一)豬價走勢大體呈現倒“V”形 我省生豬價格經歷了上半年的震蕩跌落后,從6月初開始,全省生豬市場止跌回暖。三季度我省生豬價格大體呈現倒“V”形走勢,7月初,我省乃至全國生豬價格上漲迅速,生豬收購價從9.88元/千克上漲到12.66元/千克,上漲幅度達28%,豬糧比價也從4.95:1漲到6.33:1,8月初,生豬價格上漲幅度開始收窄,隨后生豬價格又開始回落,直到9月第3周,豬價連續7周下降,生豬價格回落到12.04元/千克,與8月初價格相比,降幅為4.9%,豬糧比價為5.87:1,重又跌落到盈虧平衡線以下。 從7月中旬開始,生豬價格上漲到12.08元/千克,豬糧比價為6.07:1,三季度較長一段時間內,豬糧比價一直處于盈虧平衡點之上,生豬養殖一直處于較理想的盈利狀態,出欄一頭豬平均盈利在100元左右。回顧三季度,生豬價格總體水平較為合理,利于保護生產者積極性,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這種“不高不低”的理想盈利水平,對上游飼料業、動保行業、下游流通屠宰零售行業都是有益的。在合理的盈利帶動下,從三季度初開始,養豬場戶補欄積極性提高,仔豬和種豬的銷售市場逐漸回暖,仔豬市場價格一路震蕩走高。 生豬價格震蕩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6、7月份生豬價格漲勢迅速,養豬有了盈利,虧損了近半年的養豬場戶喜出望外,更看好雙節前的價格,眾多養殖場存在著繼續觀望市場、惜售的心理,7月份的高價過后,在市場自身的調節下,豬價漲幅有所收窄,賣跌不賣漲的普遍心態致使養殖場出欄欲望增強,生豬價格隨之下滑。 二是國家調控確保價格合理運行。豬糧安天下,生豬養殖一頭連著消費者的“菜籃子”,一頭連著養殖場的“錢袋子”,生豬價格的波動影響面很廣,當生豬價格上漲過快時,政府便會出手進行宏觀調控,確保生豬價格在合理范圍內運行,這對于確保生豬生產,保護養豬積極性將起到關鍵作用。 二、肉雞市場表現良好 三季度以來,我省禽市逐步走出低谷,活雞、西裝雞價格一路“高歌猛進”,肉雞市場在持續了近半年的低迷之后,表現出迅猛上漲勢頭。截止9月底,我省活雞平均價格8.96元/千克,西裝雞12.96元/千克,同比分別上漲5.66%和8.63%,其中活雞價格環比上漲18.50%,西裝雞價格環比上漲16.20%。 進入七月份,肉雞市場扭虧為盈,受存欄及“雙節”的影響,雞肉及其副產品價格上漲較快,銷量持續增加。 一是肉雞總體存欄量較往年有所降低。盡管在七八月不少養殖戶進行了上雞補欄,但是由于上半年大量的“淘雞棄養”,加之八月份氣候多變、肉雞疾病多發、成活率降低,導致肉雞整體存欄和上市量明顯減少;二是雞產品外調量相對增加。上半年我國重大災難頻發,南方水災、泥石流等災難相繼發生,對當地畜牧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我省及周邊主產省份,雞肉產品外調數量明顯增加,拉動價格上漲;三是“雙節”期間市場需求量大。中秋、國慶是我國兩大重要節日,每年此時雞產品旺銷,價格也隨之高漲。早在七月份,各地經銷商已經開始為節前備貨積極做準備。 受活雞價格走高的影響,雞苗價格也有所突破,商品代肉雛雞平均價格為2.40元/只,較二季度末上漲129%。活雞收購價格、人工費等各項成本費用的持續增加,使得屠宰企業壓力增加,不少屠宰企業已表現后勁不足,不排除壓價收購可能。雙節過后,隨著雞肉及其產品需求的回落,我省肉雞價格或將震蕩下行。 面對三季度肉雞價格的大幅上漲,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機遇與風險同在,適時增減規模才是規避風險的關鍵。在我國,肉雞飼養的集約化程度還很低,小規模飼養仍是肉雞養殖主體,由于這部分養殖群體受技術、資金等影響較大,抗風險能力偏弱,在風險來臨時,往往難以抵御,適時引導、建立健全價格預警機制,及時發布價格預警信息,在總體消費水平提高、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的影響下,積極加快高檔產品生產和產業區域轉移尤顯重要。 三、蛋雞市場高位運行 蛋雞市場在經歷了上半年的平穩過渡后,進入三季度養殖效益轉好,雞蛋價格一路走高。截止9月底,我省雞蛋平均價格為8.56元/千克,同比增長15.52%,環比上漲33.75%。 雞蛋價格迅速走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養殖量縮減,供小于求。春節過后,我省雞蛋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雞蛋價格最低到6.30元/千克,養殖戶虧損嚴重。進入春季后,不少養殖戶為了規避風險大量淘汰蛋雞,整個上半年,由于需求不高,供應相對平衡,進入三季度后,雞蛋需求開始增加,供應緊張問題日益凸顯。 第二,飼料成本持續增加,拉動雞蛋價格上漲。以豆粕、玉米為首的飼料糧價格大幅上漲,使養殖成本不斷增加,雞蛋價格上漲亦在情理之中。 第三,雞蛋外調量增加。七八月份天氣炎熱,在此期間蛋雞產蛋率受高溫影響,持續下降。南方水災發生后,雞蛋需求大幅增加,另外,運輸、保存等各項開支費用增加,多因素助推蛋價一漲再漲。 進入九月份,雞蛋價格漲勢迅猛,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一天一個價的局面,雞蛋零售價格突破9.00元/千克,受此影響,各地蛋雞補欄情況明顯改善,商品代蛋雛雞價格已經上漲到2.80元/只,上半年蛋種雞企業虧損的局面暫時得到緩解。 由于中秋節的拉動,從事月餅加工的食品企業需求增加,再加上九月份學校開學等一系列因素影響,支撐蛋價高位運行。預計,中秋、國慶節過后,隨著需求的降低,肉雞行情會逐步回落。 四、奶業生產形勢一片大好 進入三季度,奶業生產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生奶收購價格逐步走高,我省各個乳品企業收購價為3.00-3.50元/千克,奶農交售價一般在2.80元/千克左右。我省生奶收購價格一路走穩,主要是受市場供求變化影響所致。 一是成本杠桿撬動奶價上揚。據悉,去年以來,全球谷物、飼料等商品價格上漲,導致奶牛飼養成本升高,致使原奶價格暴漲。以玉米為例,9月份我省玉米價格已經突破2元/千克,比年初增長近10%。奶牛場飼料成本同比增長了約20%。 二是供求緊張拉動奶價增長。這表現在一方面國內乳品消費市場顯著升溫,下游需求開始旺盛;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導致的大肆宰殺奶牛的后果開始顯現,奶牛存欄萎縮,恢復相對緩慢;同時進入2010年,受異常天氣影響,國內產奶旺季推遲,奶源需求不減;加之惡劣天氣帶來部分地區疫病有所抬頭,造成奶牛大量淘汰、減產。以上種種原因使國內鮮奶供應呈現明顯的短缺局面,這樣鮮奶作為奶制品的主要原料,受奶源短缺和乳品加工能力迅速增加的影響,生奶市場由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收購價出現了高水平的漲幅。 奶價的上揚抵消了增高的養殖成本,增加了奶牛養殖的利潤,提高了奶農養殖的積極性,增強了奶農養殖的信心,這對穩定奶業生產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奶業并未完全擺脫“食品安全”事件的影響,仍處于恢復增長的上行通道中。 五、肉牛、肉羊生產相對穩定 近幾年,我省肉牛、肉羊養殖數量增長相對緩慢。2010年二季度肉牛出欄270.54萬頭,同比增長0.95%;牛肉產量44.3萬噸,同比增長3.5%。肉羊出欄1986.02萬只,同比增長4.3%;羊肉產量22.5萬噸,同比增長10.8%。 同時,我省牛羊肉價格保持平穩,9月份我省去骨牛肉為33.14元/千克,相比年初增加了0.94%;羊肉價格為36.02元/千克,相比年初增加了約1%。 當前,飼養肉牛效益比較穩定,育肥牛養殖戶經過3-4個月的育肥,每頭牛可獲利600-800元,這對中低收入農戶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即使這樣也沒有出現存欄量總體回升的苗頭。分析認為,主要是投資肉牛生產資金較多、周期較長、風險太大,成為限制一部分中小農戶繼續飼養肉牛的主要原因。 肉羊產業發展緩慢,主要是相對其他產業,養羊效益不高,農戶積極性較差。
歡迎大家加我的QQ:1482710112溝通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