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病害等影響,我省水產行業今年經歷了一次羅非魚和對蝦等產量明顯下降、加工廠開工不足的煎熬。在11月19日開幕的中國國際海洋產業博覽會上,
加工原料緊缺
成為我省許多水產企業談論頗多的問題,這些企業在從產品結構、市場等方面積極應對變化的同時,也紛紛呼吁我省水產行業在種苗、飼料、用藥、養殖模式等方面能更規范,從而進一步保證水產品質量,滿足市場需求。
原料不足挫傷海南水產行業在海南,羅非魚、南美白對蝦是兩大出口主打水產品,然而今年均遭遇病害侵擾,出現大量發病、死苗現象,導致水產品加工原料供應量減少,水產品加工廠開工不足。上月的海南特大水災,使這一加工原料供應緊缺問題進一步惡化,企業苦不堪言。
海南日報記者在中國國際海洋產業博覽會上發現,較之往年,一些水產加工企業在產品結構、市場策略等方面出現了變化:目前不再接羅非魚加工訂單;不加工生產南美白對蝦;逐步重視內銷市場。
因為羅非魚加工原料非常緊缺,許多出口訂單尚未完成,公司根本不敢接新的訂單。
海南蔚藍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南美白對蝦收購價太高,今年該公司已不再加工生產南美白對蝦。
??诤jP統計顯示,海南口岸水海產品出口自今年5月起連續數月出現環比下降。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羅非魚及其魚片出口有一定增長,不過蝦及其制品出口下降了8.9%。
養殖不當導致病害爆發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包括海南在內的華南地區對蝦養殖遭受病害掃蕩,其危害程度是近20年來最嚴重的。今年夏天,羅非魚鏈球菌病來襲,并出現了大面積流行。盡管病害原因尚存許多推測,但除天氣惡劣影響外,種苗與飼料品質難保證、養殖密度高、用藥不安全等難辭其咎。
廣州金鱷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胡裕松認為,羅非魚鏈球菌在2009年以前就有,這兩年出現大規模爆發,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不當的養殖管理、大量養殖基地的污水排放到海域等催生了病害的爆發。
來自飼料、種苗、藥品等行業的眾多業內人士紛紛呼吁,水產行業必須設定相關行業準入門檻,進行行業整合,否則病害爆發的局面很難得到改觀,水產品質量也難得到更好保證。
期待行業升級不規范、不安全用藥以及不規范管理,給海南羅非魚等水產品質量埋下了隱患。
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檢驗監管處處長王輝平介紹,近些年曾出現的海南等地羅非魚價格大幅下跌,就是因為部分加工企業產品不達標、出口受阻造成的。
據了解,我省相關部門已在積極推動海南羅非魚等出口食品農產品示范區建設,以期通過示范區建設,實現海南農產品
源頭無隱患、投入無違禁、管理無盲區、出口無障礙 的示范效果。
另外,我省準備采取相關措施,扶持生產企業不斷提高檢測水平、開展硬軟件建設等。
文章來源:互聯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