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我縣蛋鴨養殖技術及養殖基地(小區)的經濟效益,更好更全面引進推廣蛋鴨養殖新技術,打造我省一流的生態蛋鴨養殖示范基地(小區),推動我縣蛋鴨養殖業的發展,應國家現代水禽產業技術體系蛋鴨崗位科學家、浙江省農科院首席專家盧立志教授邀請,南昌縣畜牧水產局組織相關單位負責人、技術骨干以及我縣市級龍頭企業玉林興生態農業科技園總經理趙林一行十余人的學習考察小組于2010年6月18日至20日赴浙江學習考察籠養蛋鴨新技術。
此次考察得到了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和德清縣、武義縣有關單位、企業的大力支持。此次考察學習,主要是對籠養蛋鴨欄舍建設模式、禽蛋加工等情況詳細了解和學習。
籠養蛋鴨是一種新型的蛋鴨飼養模式,是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專家團隊研究、實驗、示范推廣的一種國際領先的新型蛋鴨養殖模式,它不同于傳統的養殖模式,在欄舍設施投入、飼養技術、防疫、疾病控制、生產性能、環境影響、蛋品質量與加工、節能等方面得到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具體表現以下幾方面:
1、欄舍設施投入方面:新型籠養蛋鴨模式改變了以往鴨舍由用毛竹、鐵絲、油毛氈等材料搭建,對抗自然災害、防暑抗凍能力差,而改為磚瓦平梁結構,鴨籠具有通風降溫設施、自動喂料、自動清糞、自動飲水等設備,對抗自然災害、保溫隔熱能力強且經久耐用。
2、飼養技術方面:傳統蛋鴨平養模式采用的是大棚圈養,而新型籠養模式采用籠養技術,專家團隊研究的技術在國際領域上領先。
3、防疫、疾病控制方面:傳統蛋鴨平養模式防疫操作難,疾病易傳播且范圍廣,控制難度大、風險大;新型籠養模式就規避了這些養殖風險。
4、生產性能方面:傳統蛋鴨平養模式產蛋率和飼料轉化率低,容易受環境氣候影響,產蛋高峰期短,每只鴨500日齡產蛋數280-300枚,料蛋比2.9:1;新型籠養模式每只同日齡鴨產蛋數300-330枚,料蛋比2.6:1。
5、環境影響方面:傳統蛋鴨平養模式排泄產物收集難,欄舍氨氣重,散發氛圍廣,嚴重污染池塘、河流等水體及周邊環境;新型籠養模式通過自動設備集中收集排泄物和凈化欄舍,保護環境,符合現代清潔生產的養殖宗旨。
6、蛋品質量與加工方面:傳統蛋鴨平養模式鴨蛋表面污染,影響外觀和不衛生,縮短保鮮期,增加了蛋制品加工的洗蛋工序;而新型籠養模式鴨蛋表面干凈、衛生、無污染,保鮮期長,品質好,市場價格高。
7、節能方面:傳統蛋鴨平養模式人工每人只能飼養3000只,需要消耗大量的墊草或墊料,鴨舍利用率低,每平方米只能養2只產蛋鴨,綜合養殖成本高;新型籠養模式人工每人可飼養6000鴨,不需要消耗墊草和墊料,鴨舍利用率高,每平方米可養7只產蛋鴨,綜合養殖成本低。
南昌縣畜牧水產局建議南昌玉林興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興建10萬羽籠養蛋鴨示范基地,建成后將列為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和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籠養蛋鴨江西省示范推廣基地。該公司已從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籠養蛋鴨養殖基地訂購優良蛋鴨新品種青殼3號鴨苗首批5萬羽,8月初到貨。
此種新型籠養模式在我縣推廣,將為我縣蛋鴨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按照我縣目前蛋鴨2400萬羽存欄量計算,采用新型籠養蛋鴨養殖模式,每年可節約飼料10%,將為我縣蛋鴨養殖業節省飼料開支3.26億元;每只鴨每年可多產蛋20枚,每年可增加產蛋收益2.4億元,為我縣蛋鴨養殖業每年帶來5.66億元經濟效益;且此種模式利于規模化、工廠化生產,保護環境,大大地推動我縣蛋鴨養殖業從傳統的粗放型生產向現代的清潔、高效、集約化生產模式轉變,有利于蛋鴨養殖業可待續性健康發展。{轉帖}
更多家禽資訊、行情、精華資料請登錄中國畜牧人網站家禽頻道:
http://www.cqnsfzw.com/poultry/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