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添加劑中的新成員——益生酸的應用研究
飼料添加劑一般是增重快、產奶、產蛋率高;發展牧業生產,除飼料、管理外,更主要的是防疫工作,一旦發生疾病,損失慘重。飼料添加劑新成員——益生酸,是農副產品下腳料加以輔料,通過低溫、中溫和高溫多類、多種菌群自然發酵和萃取而成的生物高新科技產品。添加量小、效果好、除增重、產奶量高、產蛋多外,畜(禽)免疫力提高,發病少,對一些疾病有治療作用,抗逆性好,成活率高,其肉類、奶類及蛋類產品可達到無公害標準,提高經濟效益。
益生酸在牛上的應用效果:
3.2.1、在奶牛上的應用效果
3.2.1.1、益生酸對奶牛乳房炎的治療效果
試驗時間:2002年5月
試驗地點:蒙牛集團養殖場
奶牛乳房疾病是奶牛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一直使用青霉素為主的抗生素療法,費用高(每頭牛5-10元),牛產生抗藥性和藥物殘留。益生酸開創了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新途徑,療效好。治療52頭,治愈率達92.31%。共優點是:⑴省工:只需按4‰益生酸添加劑撒入飼料中即可。⑵見效快:一般五天見效,7-10天痊愈,尤其是急性乳房炎特效。⑶成本低:一頭牛1.5-2.5元,僅為青霉素的25-50%。⑷促產奶:提高產奶5%以上。⑸長期添加飼喂,可徹底消除乳房炎,并可大幅度提高奶的質量和產量,有預防乳房炎之功效。
3.2.1.2、保定畜牧總場奶牛一場,2000年2月6日至3月1日,試驗32天,用益生酸飼料添加劑 ,按4‰添加。
試驗組:32天產奶9990.4kg,每頭每天產31.22kg;
對照組:32天產奶8112kg,每頭每天產25.35kg。
產奶量提高23.16%
3.2.1.3、益生酸降低奶牛發病試驗:北京市西郊農場奶牛四場330頭奶牛,2007年6月26日—9月30日歷時96天。6月26日—30日為預試期,7月1日—9月25日為試驗期,9月26日—30日為觀察期,發病與產奶為7月—9月。
益生酸在成品料中含量為4‰,平均每頭日耗料10.4kg,每頭每日食益生酸2.6g左右。
隱性乳房炎檢出率下降,檢出率為9.84%,與1995年同期44.84%比下降35個百分點;與1996年同期33.93%比下降24%,差異極顯著(P<0.01)。
臨床乳房炎發病率下降:發病率為1.83%,與1995年同期3.35%比下降1.5%;與1996年同期3.67%下降1.8%,差異顯著(P<0.05)。
消化性疾病減少:前胃疾病試驗期內發病1.12%,與1995年同期發病1.15%比下降0.03%;與1996年同期1.3%比下降0.18%。
產奶量增加,奶質量提高,每頭日產奶24.42kg,與1996年每頭日產20.61kg比,產奶量提高18.49% 。上市奶特一級奶率為96.59%,與1996年同期77.96%比提高了18.63%,差異極顯著(P<0.01)。
3.2.1.4、保定市奶牛場乳房炎防治試驗:試驗組用益生酸添加劑,12小時拌一次,對照組使用青霉素、鏈霉素治療,每次(頭)分別注射320萬單位和200萬單位,有時加入普魯卡因肌肉注射,嚴重者配合輸液。
試驗組35頭,治愈25頭,治愈率71.43%,每頭用藥2.57次,藥費1.34元。
對照組51頭,治愈45頭,治愈率88.24%,每頭用藥2.35次,藥費6.46元。
3.2.2、肉牛:石家莊園林養雞場用含益生酸促生長劑飼料飼喂肉牛,可提高飼料利用率17.99%,每增重1kg,可節省飼料開支0.155元。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