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呼吸繁殖綜合征是1987年首次發生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傳染病,使受感染的豬群發生以繁殖障礙和呼吸系統癥狀為特征的疾病。以前曾稱為“神秘病”、“藍耳病”等。我國1995年首次發生本病,已給養豬生產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 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是種豬,繁殖母豬及仔豬發病,育肥豬發病比較溫和,接觸性傳染的傳染性極強,傳播迅速,危害性極大;也可經過呼吸道傳播,有資料認為,該病也可以經過胎盤傳播。豬只買賣移動,飼養密度過大,飼養管理及衛生條件差都可以促進病情的發展和流行。各個豬場與豬場發生的病例的臨床表現不盡相同,但是急性病例可以出現以下多種臨床癥狀。 厭食:母豬和肥育豬首先受到影響,食欲不振,一般會持續4-7天。 發熱:發熱程度不同,一般為低熱。也有表現為高熱至39度 繁殖障礙:流產、死胎、木乃伊和生下幾天就死亡的弱仔。 呼吸癥狀:新生和哺乳仔豬出現呼吸加快和呼吸困難癥狀。感染豬群體增中減慢。 其他疾病增多:如萎縮性鼻炎、肺炎、嚴重乳房炎等。 急性呼吸繁殖綜合征兵力引起分娩時巨大損失。一旦豬場診斷出該并,無法改變病程,治療無效。通常繁殖失敗3-5月后,母豬產生免疫力。 呼吸癥狀通常在1-4個月后逐漸減退,如果易感住連續地補充受感染豬只,呼吸癥狀有可能一直延續下去。并且,斷乳仔豬極易感染鏈球菌,嗜血桿菌、胸膜放線菌、巴氏桿菌、以及肺炎支原體等疾病。 防制措施:該病以預防為唯一的措施。目前尚未見有良好療效的治療方法。 所有種豬進入豬場之前都應進行呼吸繁殖綜合征血液檢查,隔離檢疫30天,在進行血液檢查。如果豬場已經診斷出繁殖呼吸綜合征,豬在進入種豬群前,應接種疫苗2次。 現在研制出可以預防該病和控制其危害作用的疫苗,一般按照如下程序進行接種。 為控制斷奶仔豬該染該病,在斷奶時(約3周齡)接種疫苗 為控制肥育豬該染,一般在來源場或豬只到達肥育場時接種疫苗。 后備種豬在進入種豬群前(配種前60天或更早)接種疫苗。 早期斷奶豬場和有嚴格管理措施的豬場,接種是比較好的一種防制措施。 懷孕母豬和后備母豬在急性爆發期間,也可以進行疫苗注射,但配種后已經60天的懷孕母豬,不宜再接種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