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98%]
[tr][td][/td][/tr]
[/table][table=98%]
[tr][td]
[align=center]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11-01/17/12989817_31n.jpg[/align]
[align=center]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借助網絡工具提高溝通效率。[/align][align=center]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11-01/17/12989817_41n.jpg[/align]
[align=center]熟悉網絡工具對職場幫助不小。[/align] [b]借助網絡工具能讓職場一族工作更有效率 看職場高手有何心得?[/b]
“假如有一天沒有了網絡,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相信大多數人回答這個問題的心情,就如同在觀看《2012》時對世界末日來臨前所產生的恐懼感一樣吧!沒有水,人只能活7天;沒有空氣,人只能堅持3分鐘;沒有網絡的生活,人又能堅持多久呢?
根據最新一項網民網絡依賴調查報告顯示,沒有網絡的生活,50%的受訪者能堅持一周,22%的受訪者能堅持一個月,而16%的受訪者只能堅持1天。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休閑,如今的職場人士已經習慣將網絡作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好助手”了,且聽下面的職場“高手”一一道來,看看他們如今究竟怎樣玩轉網絡新生活的。
[b]工作Q群:重要活動發通知一下就搞掂[/b]
阿健四年前大學畢業時,沒有參加過一場現場招聘會,而是通過上網投遞簡歷的方式找到了廣州一所外國語學校語文老師的工作,如今阿健在從事語文教學的同時,也兼任了學校宣傳部門負責和新聞媒體溝通聯絡的工作。
阿健每天早晨到單位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把國內一些和教育相關的重要新聞copy到學校網站上,并需要每隔幾小時做一次更新,“學校領導也經常會瀏覽網站查看他們需要的最新信息,并從中確定他們下一步的活動安排。”
“我還建了一個工作QQ群,把平日里需要經常打交道的單位聯系人都加進來,這樣如果有活動需要通知他們的時候,在群里發一個消息就全部搞掂了。”阿健自從擔任QQ群管理員后,身上的擔子相比以前輕松了不少。
[b]微博:發了一條信息幫公司挖到一人[/b]
26歲的小覃是某移民公司市場部的職員,她常常在自己的微博上用簡短的話語記錄身邊發生的點點滴滴。“有一次公司急需新人擔任內部書刊的編輯,人事處的主管讓我幫忙打聽一下身邊有沒有對這一職位感興趣的朋友。結果我上午在微博上發了帖子,下午就有幾個朋友打電話找我了。” 在成功幫助公司招到新人后,小覃為此還獲得了2500元推薦人才的額外獎勵。
“昨天飛回廣州,早上起床后頭重腳輕眼冒金星,我感冒了……” 出差回來的小覃走進辦公室發現,桌上放了幾盒感冒藥和一袋開心果,還有紙條寫著:“早日康復,天天開心!”原來自己匆匆在微博上寫了一句話,讓有心的同事看到了,她內心感動不已。
[b]技能交換:業余時間學知識還能賺外快[/b]
“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只能拿固定的三四千塊錢的工資,要想在廣州過好日子還遠遠不夠啊……”于是李燦想到了利用業余時間制作網站,然后向更多的人銷售由家人經營的店鋪里的商品。一開始復雜的編程曾讓學文科出身的他非常棘手,于是他最先找到了計算機專業從業人員咨詢,“找別人設計的費用得花3000塊錢,這個制作成本也太高了。”上個月李燦在看報紙時偶然發現了某網站所提供的技能交換服務,緊接著他便登錄注冊,很快就找到了北京的阿牛免費向他學習網頁制作;而作為交換條件,他要把自己精湛的攝影技術傳授給對攝影深感興趣的阿牛。
現在李燦的網店生意慢慢做起來了,不斷有人訂購他們家店鋪里的商品,“現在網店每天都能賣出幾十到幾百塊錢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已經小有名氣,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的關注了。” 李燦還打算在今后學習更多實用的技能,比如買彩票、選基金、炒股等,他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技能填補業余時間的空白,并從中有所收益。
[/td][/tr]
[/table][table=98%]
[tr][td][/td][/tr]
[/table]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