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豬大腸桿菌病 黃痢 一.流行特點 1.0—7日齡豬易感(經消化道或臍帶); 2.大多數母豬帶有病原體; 2.舍內溫度低; 3.環境衛生差。 二.典型癥狀 1.出生一周內腹瀉; 2.糞便呈黃色粘稠或水樣; 3.肛門粉紅水腫; 4.消瘦、脫水; 5.小腸尤其是十二指腸膨脹,腸壁變薄,黏膜和漿膜充血、水腫; 6.胃部膨脹,內充滿酸臭的凝乳塊; 7.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充血; 8.后備母豬和產奶不足的母豬產下的仔豬易發。 三.治療與控制 1.提高環境溫度; 2.保持產房干凈; 3.母豬進產房時要清洗、消毒; 4.接產時用0.1%的高錳酸鉀擦拭乳頭、乳房,并擠掉少許乳汁; 5.,使仔豬盡快吃上初乳; 6.疫苗注射; 7.注射用藥:恩洛沙星、乳酸洛氟沙星、氟哌酸、慶大霉素等有效; 8.脫水仔豬輸液; 9.要整窩治療。 白痢 一.流行特點 1.10~30日齡仔豬多發; 2.本病的發病率在50%左右,但病死率較低; 3.豬舍潮濕易發。 二.典型癥狀 1.以10~20日齡多發; 2.灰白或黃白色漿狀、糊狀糞便; 3.體溫無明顯變化; 4.發育遲滯,逐漸消瘦、扎堆; 5.肛門尾根附著白色腥臭的稀糞; 6.胃內有凝乳塊,胃黏膜充血、出血、水腫; 7.腸壁薄,灰白半透明,腸黏膜易剝落,有時可見出血、充血變化,小腸充滿液體; 8.腸系膜淋巴結水腫。 三.治療與控制 1.控制舍內溫度、環境; 2.盡量減少應激; 3.注射用藥:恩洛沙星、乳酸洛氟沙星、氟哌酸、慶大霉素、新霉素、丁氨卡那等有效; 8.脫水仔豬輸液。 9.要整窩治療。 球蟲病 一.流行特點 1.7—11天仔豬易感、稍大的豬有時也爆發; 2.主要是通過球蟲卵感染; 3.球蟲卵來源:污染的環境、母豬、大豬; 二.主要癥狀 1.發病日齡是其特點之一(斷奶前); 2.腹瀉(黃白色軟糞便); 3.生長慢、消瘦; 4.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 三.治療與控制 1.治療效果不好; 2.可選藥物:拜球清、球蟲清、口服氨丙啉; 3.抗生素治療繼發感染; 4.清潔尤為重要; 5.消毒:漂白粉和季銨鹽類有效,其他不起作用。 傳染性胃腸炎 一.流行特點 1.所有豬易感; 2.大規模爆發; 3.仔豬死亡率高; 4.在寒冷季節易發(11月到次年4月); 5.豬可能帶毒數月。 二.典型癥狀 1.腹瀉、脫水; 2.所有年齡的豬都可能嘔吐; 3.采食量下降; 4.3周齡內的仔豬死亡率高; 5.剖檢:小腸壁變薄、腸內充滿液體。 三.治療與控制 1.沒有特效藥; 2.疫苗沒有明顯效果; 3.給仔豬補充電解質; 4.保溫。 沙門氏菌病 一.流行特點 1.經糞便、口感染; 3.動物傳播; 4.在環境中廣泛存在。 二.典型癥狀 1.開始為水樣、黃色腹瀉,之后轉為便中帶血; 2.腸壁壞死、發炎; 3.淋巴結出血; 4.胃腸道扣狀潰瘍; 5.肝、脾腫大。 三.治療與控制 1.對多數抗生素有抵抗力; 2.可選藥物:氨芐西林、慶大霉素、新霉素; 3.大劑量注射; 4.飼料添加:環丙沙星、三甲氧嘧啶磺胺; 5.防止飼料污染; 6.防止引入帶病豬; 7環境衛生; 8.減少應激。 輪狀病毒 一.流行特點 1.任何年齡段的豬都有可能感染,但1—8周齡的豬較多; 2.經糞便—口傳染; 二.典型癥狀 1.嘔吐、腹瀉; 2.1—8周齡仔豬腹瀉應考慮是否輪狀病毒; 3.發病率和死亡率變化很大; 4.僅靠臨床癥狀很難確診,需要經過實驗室手段。 三.治療與控制 1.無特效藥; 2.補充電解質; 3.用氯制劑或碘制劑消毒效果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