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虱魚的病害防治 塘虱魚混養過程中,由于密度低,發生病害的機率較低,但在高密度純養生產中,從投苗到收獲都會隨時發生各種病害。因此,在純養過程中,病害預防工作尤為重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上,必須在魚苗投放時,做好魚體消毒。常用食鹽兌水1:30,即是1公斤鹽用30公斤水,把下塘前的魚苗浸泡20分鐘后,才可放苗。魚苗下塘時,運輸過的魚苗因塘水溫度相差大,會出現“痙腰”癥狀(俗稱“硬身”)。魚苗下塘前,必須用桶將塘水慢慢沖入運魚苗的桶內,使水溫慢慢平衡,才可放魚苗落塘。
魚苗下塘后,投喂的飼料與育苗的飼料有改變,經常會在放養幾天內出現腸道病,造成大量死魚。因此,從放苗后第一次投料用6—10克紅霉素拌入1公斤飼料中投喂,每天1次,連續五天。
塘虱魚養殖過程中,危害最大的是病毒性爛皮病。此病多在魚苗放養一個月后,體重1兩左右時出現。病魚體表出現水泡,魚鰭基部充血,出現腐爛,嚴重者全身潰瘍,此時會出現大量死魚直到全軍覆滅。因此,要定期用生石灰兌水全塘潑灑,每畝用10—15公斤石灰,連用15天為一次。如果出現此病時,大部分都沒辦法將病情控制,此病只有在日常管理上定期用藥,做好預防為主。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