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畜牧養殖業生產的高速發展,特別是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業的發展和管理不當,致使畜禽疫病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復雜化,進而在疫病防制上造成了很多困難,這不僅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產品的損失,影響到人民生活和對外貿易,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的傳染病能給人民健康帶來嚴重威脅。針對我國畜禽傳染病的流行規律與特點,制定相應的防疫體制體系,做到目的明確、快速準確的控制我國畜禽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以面對畜牧業全球化的挑戰,為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針對我國畜禽傳染病防制存在的問題,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以現代生物安全體系為中心,把生物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等高新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獸醫管理體制,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和國家動物疫病參考實驗室,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快速反應體系和主動監測計劃,以適應我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的要求和國際貿易一體化的需要。
加強法制建設,嚴格執法,建立垂直管理體系,穩定和加強基層防檢隊伍建設
我國畜禽發病死亡率由建國初期的32%和49%、20世紀70年代的12%和20%,分別降低至20世紀90年代的豬8%和禽18%。動物防疫工作為我國畜牧業生產在改革開放后連續二十幾年穩定高速發展,從而躍居世界畜牧生產大國提供了堅實保障。但是,我國動物防疫法制建設還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動物防疫工作尚不能完全與國際接軌。參考發達國家的做法,制定傳染病控制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法規,保證傳染病防治工作有效開展。有關政策和法規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建立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登記和防疫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對傳染病的追蹤和監測能力;二是實施病畜禽撲殺和賠償制度,在發生傳染病時,及時撲殺病畜,并給予畜主賠償,確保動物疫情能夠及時得到控制和撲滅。
不斷完善畜禽傳染病的垂直管理體系,做到有專門的機構作統一的調配,遇到隋況應及時上報并及時反饋,做到資源特別是信息與技術資源共享,發揮利用效率。建立國家、省、地、縣四級動物疫病緊急反應系統。將動物疫病防疫工作納入國家和地方動物防疫工作的議事日程,確保一旦發生傳染病,能及時啟動緊急反應系統迅速開展疫病調查和撲滅工作。垂直管理體制,將為實現我國控制和消滅主要畜禽傳染病(豬瘟、新城疫、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狂犬病、血吸蟲病和馬傳染性貧血等)的防疫滅病計劃發揮重要作用,建議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應將此項工作當作大事抓緊抓好。
基層畜牧獸醫站是防疫、檢疫工作第一線的主力軍。應將建立、健全基層站,穩定基層隊伍當作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大事來抓。目前我國基層獸醫隊伍年齡老化和知識老化的情況日益嚴重。獸醫技術人員隊伍青黃不接。因此要充分利用我國《動物防疫法》頒布之機,大力宣傳獸醫工作的重要性和獸醫人員的業績,提高其社會地位,并增大資金支持和建立定期培訓制度,以提高基層獸醫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技術水平,保證疫病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和及時處理。
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和國家動物疫病參考實驗室建設,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范區和國家動物疫病參考實驗室。
1998年以來,為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投入近20億元。先后在23個省實施了動物保護工程;國家重點建設的四川盆地、遼東半島、膠東半島、吉林松遼平原和海南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范區項目,目前成效較為顯著。基礎防疫設施建設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建立與國際要求接軌的國家獸醫參考實驗室,目前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牛傳染性胸膜肺炎參考實驗室、牛海綿狀腦病檢測實驗室、外來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牛瘟參考實驗室、口蹄疫參考實驗室、豬瘟參考實驗室、新城疫參考實驗室、外來動物疫病診斷中心(國家牛海綿狀腦病參考實驗室)已經建立,對這些疫病進行系統的研究,為預防、診斷和監測提供技術和理論支持。這些參考試驗室的建立,也為研究其他疫病提供了一個參考。國家應及時組織有關技術單位研制外來動物疫病診斷方法與診斷試劑,提高獸醫診斷實驗室生物安全水平,建立可對多種畜禽傳染病進行綜合診斷的國家動物疫病參考實驗室。
有計劃地對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管理和技術人員開展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培訓,提高對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對緊急動物疫情的管理能力。同時,采取適當措施加強公眾對外來動物疫病的認識,保證及時獲得外來動物疫病可能在國內流行的信息。
建立有效的主動監測和預警、預報機制
目前我國對動物傳染病的防控,尤其是對新出現的動物傳染病與傳統疫病新變化的防控,尚處于被動防御的水平上。最近在我國乃至世界流行的SARS新型冠狀病毒、動物流感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尼帕病毒、西尼羅河病毒及其他潛在的致病因子有些已經在我國出現或者大范圍存在,它們都會引起人患病、甚至死亡,從1997年香港禽流感感染人并致人死亡事件到人畜共患的戊型肝炎、尼帕病、西尼羅河熱,乃至最近在我國乃至世界流行的SARS,均提醒人們:對這些致病因子的全面控制和撲滅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任務。我國在人畜共患傳染病的控制中長期以來一直采用以被動監測為主的控制策略,這種策略由于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在具體的實施中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致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和一些重大人畜共患疫病在我國的快速流行和傳播。摘自:《中國畜牧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