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胃潰瘍是指豬胃食管黏膜出現角化、糜爛和壞死,或自體消化形成圓形潰瘍面,甚至胃穿孔。該病多見于50公斤以上生長迅速的豬。
癥狀病豬表現為厭食、腹部不適、腸道運動異常,導致便秘或腹瀉、胃出血及黑糞癥等。初期胃輕微出血,表現消化不良,往往不易察覺。當胃穿孔后,伴發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時可迅速死亡。按發病程度可分為隱性、慢性和急性。
隱性:無明顯癥狀,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幾乎不受影響,在屠宰后才被發現。
慢性:食欲降低或不食,病豬體表和可視黏膜明顯蒼白,時有吐血或嘔吐時帶血,弓背或伏臥,因虛弱而喜躺臥,漸進性消瘦。開始時便秘,后變為煤焦油樣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病情有時惡化、有時緩解,引起消化障礙和腹痛。少數病例有慢性腹膜炎癥狀,病程7天~30天。
急性:該病急性發作時,由于潰瘍部大出血,病豬可突然死亡;也有的病豬在強烈運動、相互嘶咬、分娩前后突然吐血,排煤焦油樣血便,體溫下降,呼吸急促,腹痛不安,體表和黏膜蒼白,體質虛弱,終因虛脫而死亡。當病豬因胃穿孔引起腹膜炎時,一般在癥狀出現后1天~2天死亡。
診斷該病生前診斷較困難,特別是早期確診更難。具有診斷意義的癥狀是:糞便變黑,皮膚和黏膜明顯蒼白。唯一的方法是取可疑的糞便做潛血檢查,但應與出血性腸炎綜合征、急性豬痢疾加以區別。
該貼已經同步到 百森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