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糧安天下,但長期以來,中國的生豬養殖和宏觀經濟都深陷“豬周期”,“一頭豬拱傷宏觀經濟”可謂一語中的。探尋生豬供需的深層次因素,把握豬肉價格的漲跌趨勢,無論對于生豬養殖業還是整體宏觀經濟來說,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受成本增加、環保約束、疫病頻發“三重門”影響,未來生豬供給將受到約束,而豬肉消費則呈剛性,豬價重心中長期將呈趨勢性上移,生豬養殖毛利率正走出長期曲線的谷底,掉頭向上運行,未來3年~5年,我國生豬龍頭企業產能的復合增速有望達到30%。
養豬業進入高成本時代
從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獲得的一份豬業分析報告明確表示,中國養豬業的高成本時代已經來臨。飼料緊缺和人力成本上升,正成為生豬養殖面臨的一塊堅冰。“在生豬生產方面,對成本影響比較大的兩個突出問題是‘無料養’和‘無人養’。”未來我國畜牧業的總體形勢是產需矛盾將更加突出,盡管未來需求繼續剛性增長,但生產受到諸多棘手因素的困擾。
所謂“無料養”,即飼料資源特別是糧食安全將長期困擾包括生豬在內的畜牧業的發展。到2020年和2030年,我國飼料糧占糧食的比重將分別達到45%和50%,飼料糧問題將成為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問題。而“無人養”即農村勞動力短缺對畜牧業的影響已經顯現。
環保約束“不讓養”
據介紹,目前國際上已開始對大規模養豬進行限制,我國臺灣地區對于環境污染、集約化養豬采取了新的稅制,歐盟也采取了養殖規模與農田種植規模相結合的管理辦法。德國和法國原來是養豬大國,后來因為環保原因而退出養豬大國之列,讓位于荷蘭,但現在荷蘭的相關環保措施也日益嚴格,歐洲的養豬業正向東歐國家轉移。據悉,在一些養殖集中地區,尤其是大城市郊區,脫離周邊環境承載能力盲目發展大規模養殖場也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國家環保部門在2001年先后出臺了《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標準》、《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等政策。據透露,未來環保部可能會將養殖企業污染作為地方官員的考核指標;而由于養殖業免稅,養豬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正在成為一項“厭惡性產業”。
疫病:豬周期的幕后黑手
生豬養殖最敏感、最頭痛的是疫病。據介紹,近年來各類重大疫病在我國時有發生,每年帶來的經濟損失近1000億元,特別是2004年的禽流感危機給家禽業養殖戶造成了嚴重損失;而2005年發生在四川的豬鏈球菌病和2006年蔓延全國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引起了生豬生產下降和價格的劇烈波動,嚴重影響了生豬業的健康發展;而去年的疫病則對今年的生豬供給造成了很大影響。目前政府在這方面的補貼政策是存在問題的,即對感染疫病的生豬捕殺的補償低于實際資產的重置價格,這會導致瞞報疫病,從而不利于對疫病的統計與防治,進而不利于準確判斷生豬市場的供給狀況。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正處于毛利率由低向高的拐點,未來行業競爭格局將成為毛利率水平的主導因素,毛利率將跨過拐點向上運行。在此背景下,目前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產能正在向大規模養殖企業集中,龍頭企業產能將快速擴張,目前其利潤增長也主要依賴規模擴張。預計,未來3年~5年,我國生豬龍頭企業產能的復合增速有望達到30%。目前,相關龍頭企業如廣東溫氏集團、雛鷹農牧等正在快速擴張。規模化發展需要適度推進,其原因在于規模化養豬和使用引進品種都百分之百使用全價配合飼料,如果規模化發展速度過快,將不能與玉米和小麥的增產保持基本同步,進而對目前已經偏緊的玉米、小麥生產和飼用供應產生更大的壓力。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