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在飼料中大家普遍的為了調控腸道菌群平衡,添加大量的微生態制劑,具有一定的效果。是否添加越多越好,性價比是否合適,個人認為:不是所有的微生態制劑都對有害菌有抑制,同時對于制粒高溫的穩定性也各不相同。有些是產酸的、有些是產酶的、有些是直接提供營養,間接刺激有益菌的生長;有的穩定性很強,有的穩定性很差。只有了解了不同微生態制劑的特性,才有助于我們正確選擇微生態制劑產品。 常見幾種微生態制劑的特點: 1、 乳酸桿菌制劑,分泌乳酸及短鏈脂肪酸,對促進飼料消化有良好的作用既用于飼料添加,也可用于治療疾病,但穩定性較差。 2、枯草桿菌制劑,在消化道內能產生淀粉酶和蛋白酶,還能合成B族維生素,只限于飼料添加。 3、雙歧桿菌制劑 能產生乳酸,合成維生素等。促進消化飼料的能力強,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病原菌,提高抗感染能力,但穩定性較低、腸道內繁殖速度較慢。可用于預防腸道內細菌產生毒性氨。 4、芽孢菌類 為需氧菌,在無氧條件下不繁殖,促進腸道有益菌群生長并對有害菌有抑制作用,具有高的穩定性。 5、酵母菌類 為動物提供蛋白質,幫助消化,刺激有益菌的生長,但無抑制病原菌和分泌乳酸的能力,穩定性及繁殖速度較低。 對于動物而言,調節存在于腸道內的天然菌相平衡比外來添加微生態制劑產品更有益于動物的健康(外來益生菌對于動物自身而言,也是侵入體內的“細菌”,是否被腸道內天然微生物識別而定植尚需要討論)。這就是如何通過營養素來營養和刺激腸道內有益菌的生長和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和生長更科學。有機酸、共軛亞油酸、植物提取精油做為腸道有益菌的營養來源具有現實生產意義。
該貼已經同步到 山東龍昌亮哥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