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人自古講究“人多力量大”,總覺得無論什么事情,人多了就好辦事,并且認為人多效率也快,所以喜歡合伙辦事,也因此喜歡批量生產,卻從不考慮批量生產會不會造成市場嚴重飽和,導致供大于求的問題。
養得多就掙得多?
常常上微博或者看新聞的人應該都看過這樣的消息:某地的花菜、青椒或者茄子低到0.1元/斤都沒人買,因為實在太多了,簡直堆積成山了,就算每天能賣出去一部分,庫存依然成患。
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蔬菜,價低不說,還不見得能全部銷售出去,這對于種植的農戶來說無異于一場災難,因為所付出的遠遠大于所收入,最后導致嚴重虧損,一把辛酸淚只能咬著牙往肚里咽。
此前生豬價格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簡單說就是豬養得多了。養豬行業也有很多養殖戶存在這種想法,認為養得多肯定就掙得多,不去做市場需求調查,不去關注豬價行情,甚至不考慮盈虧,以為只要把豬全部賣出去了就肯定有得掙,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謬論,所以最后導致了市場產能過剩的情況出現。
精細化養豬掙得多!
養得多就掙得多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真理,在少數情況下才是悖論,而像今年這種豬價持續低迷并且捉摸不透的情況是極少數的。
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消費者的經濟條件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后就開始追求品質生活,于是在飲食上也開始追求安全、綠色、健康,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豬肉的安全問題也是出現得最多,最受關注的。濫用添加劑、抗生素導致的豬肉安全問題;疫情導致的病死豬現象日益受到人們關注,而養豬的風險也越來越大,投入也隨之越來越大,所以,養得多就掙得多,在如今的養豬行業漸漸行不通了,品質好、口感好,并且安全又健康的豬肉才是消費者的首選。
所以,如今的養豬業不再是量化的生產,而應該是精細化的生產。只有精細的飼養、精細生產和精細的加工,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并且最大程度化地保持豬肉的健康和安全。來源:中國養豬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