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png (480.68 KB, 下載次數: 5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1-28 10:12 上傳
中國實行了八年之久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已被“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取而代之。
第一個“市場化”年已經令市場高呼,看不懂,猜不透!新玉米上市至今,玉米價格反季上漲,令市場驚喜之余更是驚訝。
而離春節還有2個月,這60多天的時間里,玉米究竟會有怎么“演”,我們只需關注 天氣 + 物流 。
在討論春節前行情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下自10月份開始市場出現的一輪漲勢,“天氣”及“物流”成為最大功臣,而未來兩個月的時間里,玉米市場能否借助此翻力量繼續逆襲?
首先從天氣來看
此前,長達1個多月的連續降雨,不僅令華北區產玉米上市場進度放緩,同時,霉變現象普遍。近兩周開始,華北地區用糧企業開始反饋玉米霉變再度呈現上升趨勢,這進一步削弱了其在南方消費市場的優勢,也令山東部分飼料企業不得不采購品質更為穩定的東北玉米用于摻兌。而截至11月16日的一周,東北三省一區農戶售糧進度為15%,同比偏慢8個百分點;華北地區農戶售糧進度為21%,同比偏慢3個百分點,原本偏慢的收購進度,伴隨著“雪季”的到來,往年出現的季節性的供應壓力或將延后。
其次再看下物流
自2016年9月21日至2017年7月31日,在全國范圍內重點開展三個“專項行動”,新規出臺之后,不僅會對運輸成本大幅上調,這也將削弱原先物流的運輸力量,特別是今年臨儲取消之后,東北玉米外流情況增加,對物流運輸的需求更大。從北方港口來看,自東北大幅降溫以來,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日漸增加,而汽車運力又因利潤空間及運力開始轉向煤炭等其他運輸,火車請車較難,緊接著,考慮到成本因素及貿易商主動的提價共同推動東北港口玉米價格大漲,便出現了11月中旬,北方港口一日猛漲50元/噸的局面。
客觀的來講
“天氣”“運力”及“政策”等多重因素仍給予市場支撐,理論上來說春節前的玉米市場似乎不會走下跛路。但真能如人所愿嗎?小編想說,2.3億噸國儲庫存壓力猶存,且東北的售糧進度僅在15%,而按照往年的售糧習慣來看,伴隨著春節的到來,農戶及貿易商節前賣糧套現現象會出現,進入12月玉米現貨市場不可避免將面臨一波基層放量的沖擊,另外,近期北方港口壓車現象嚴重,庫存已近最大倉容量,本周,北方港口玉米價格連連下跌,南方也在集中到貨的壓迫下展開回調。預計春節前玉米回調的風險依舊較大,至于下跌到什么點位,我們仍需觀察天氣及運力情況,若兩大護衛能夠給力,或將限制整體的下調空間。
來源:三農視點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