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盛頓綜合電)香港和美國的科學家發現,H5N1禽流感的新病毒株在中國蔓延,他們警告,現有的疫苗可能無法保護家禽免受其害,東南亞和歐洲的家禽可能再出現疫情。
科學家發現,于2005年10月發現的“類福建病毒”(Fujian-like virus)已傳至六個省,替代其他的H5N1病毒。中國從2005年9月起廣為使用疫苗來保護家禽,可是科學家擔心,疫苗抵抗不了新的病毒株。 參與類福建病毒研究工作的包括香港大學病毒學家管軼和佩里斯以及美國祖德兒童研究醫院的韋伯斯特。 他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刊上發表的報告說:“2005年10月以后的禽流感病例和近期中國的人體病例顯然都是這個病毒株引發的。此病毒株已經在寮國、泰國和馬來西亞使禽類發病以及在泰國使人類發病。此病毒株可能已經在東南亞引起第三波的禽流感疫情,疫情可能蔓延至歐亞地區。” 研究員在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間在中國六省收集了5萬3220個雞、鵝、鴨排泄物樣本,其中的1294個樣本帶H5N1病毒。2005年10月后,排泄物中的H5N1病毒多為類福建病毒。 香港研究組的研究員史密斯說:“我們相當肯定新的病毒株為主要的禍首。” 研究員也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間收集雞的血液樣本,以確定疫苗的作用。結果,他們發現,雞注射疫苗后產生的抗體能把云南和貴陽病毒株中和掉,但對類福建病毒株卻起不了什么作用。 研究報告撰寫人之一的韋伯斯特在電話訪談中說,新的病毒株雖然已經使人發病,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它會從人傳人。 在慕尼黑,世界衛生組織環球流感計劃主管珀杜說,新的病毒株出現并不意味著人類面對的威脅加大了。他說,世界衛生組織正同中國衛生部合作培育新的疫苗。 第一波禽流感疫情于2003年下半年及2004年席卷亞洲好些地區,第二波疫情則是在2005年5月由中國青海湖發源,波及歐洲、非洲及中東等許多地區。
自2003年以來,禽流感已造成150多人死亡。科學家一直擔心禽流感病毒發生突變,在人際傳播,導致數百萬計的人喪命。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