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呈慢性經過,臨診主要表現流產、睪丸炎、腱鞘炎和關節炎。 母羊流產是本病的主要癥狀,產出死胎或弱胎。胎兒若不排出,可形成木乃伊化,多發生腐敗而排出惡臭液體。母羊流產后常伴有胎衣不下或子宮內膜炎,甚至因慢性子宮內膜炎而造成不孕。患病公羊常發生睪丸炎或附睪炎。睪丸腫大,觸之疼痛,陰囊增厚硬化,性機能降低,甚至失去配種能力。 本病無治療價值,一般不予治療。 防治措施:用試管凝集或平板凝集反應進行羊群檢疫,發現呈陽性和可疑反應的羊均應及時隔離,以淘汰屠宰為宜。嚴禁與假定健康羊接觸。必須對污染的用具和場所進行徹底消毒,流產胎兒、胎衣、羊水和產道分泌物應深埋。凝集反應陰性羊用布氏桿菌豬型2號弱毒苗或羊型5號弱毒苗進行免疫接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