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肉雞養殖的歷史:我國的肉雞養殖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一直以來是以家庭副業定位的,沒有標準、沒有樣板、缺乏專業化。在30年的快速發展中,養殖戶幾經洗禮,規模日益擴大(從300只、500只發展到幾千只甚至幾萬只);模式不斷翻新(散養、平養、網養、籠養;從開放、半開放雞舍到半封閉、全封閉雞舍);設備日趨機械化和自動化(從剛開始時盆盆罐罐到自動水線、料線,從自然通風到機械通風,從自然光照到人工光照,從人工操作過度到半自動或全自動操作),隨著社會養殖量的持續快速擴張,在非專業化、不規范發展的情況下導致了:環境嚴重污染、雞病越來越多、藥費越來越高、雞越養越難養、食品安全隱患日益突出。傳統肉雞養殖在推動畜牧業發展、解決雞肉供應方面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培養了很多肉雞養殖方面的民間達人,他們的經歷和經驗、他們相對成功的技術成了肉雞養殖產業化的基礎和中堅力量,也恰恰是這股力量給后續的規?;怆u養殖的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經驗主義、自負、固執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障礙。 二、肉雞養殖的現狀:散養戶正在走下坡路,規?;B殖方興未艾,專業化得到重視,尤其是最近幾年由民間融資、集團公司、外資等投入的規?;怆u養殖從山東開始、直至在全國迅速發展起來。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大家生硬地借鑒國外的做法、國內相互揣摩,從場址選擇、雞舍布局、建筑模式、建筑材料選型、設備選型、飼養模式、體制、機制、管理模式等等方面有相似性、但沒有統一性、五花八門,結果像老夫娶少妻,看著好看,但實際上很難受,賠得多、賺的少,肉雞養殖在所謂的“速生雞”、“藥殘雞”、“禽流感”事件中被屢屢拖入低谷,整個行業和產業難以為繼、損失慘重。從業者也如霜打的茄子,失去了方向和信心、找不到準確的定位、也沒有很好的方法來改善和提升目前陷入低谷的肉雞規模化養殖、停產和尋求轉包的雞場到處都是。 三、肉雞養殖轉型與升級:隨著外資的進入、隨著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國內的肉雞養殖面臨著必須要轉型和升級的壓力,這樣才能在成本和質量上與國際市場接軌,單純的低效率、高風險、高成本的數量擴張已經沒有意義、更不具備任何競爭優勢。如何轉型?既然是肉雞規模化養殖,就一定要在規?;A上迅速完成以規?;癁榍疤岷椭蜗驅I化、規范化、標準化、安全化的轉型。如何升級?就是要落實科技興牧的基本思路、充分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不斷挖掘生產潛力、把規?;B殖當成企業來做,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眾所周知、中國的農牧企業起步晚、管理松散、缺乏必要的科學管理,這是很多農牧企業不斷陷入困境、長期遭遇虧損、不得不破產的根本原因)。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