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壇改版前,一篇拙貼<第四代飼料展望>中,孤城曾在飼料理念上把飼料分為3代,而目前是3.5代,-----即,在較為完善的木桶理論的生物學版本上,開始尊重代謝及其控制,開始對非畜牧行業開放,以接受新的理論與技術對畜牧業的影響與約束.開始重視生態學,微生態學,------這就催生了另一種發酵應用于飼料的目的,-----就是,重視產物,重視大宗物料的酶解.
這兩個"重視",是有出處的,重視產物,要求產物(比較而言的)明確,是來自木桶理論,即,認為在配方中含量最少的物質發揮較大作用,同時,其作用隨物質含量的增高而作用降低.然后在此基礎上制定標準,(可惜,注意,是靜態的,很遺憾,動物的器官和細胞是動態的)缺者,皆補之.------這種做法(因為其靜態性)要求以以我獨尊的方式,把發酵的產物,按既定標準去評價.
而另一方面,重視酶解,可以看做是開始重視代謝的一種可喜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