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氏”品牌的先天缺陷
近年來,在飼料——畜牧業產生一個共識:只有走產業一體化的道路,打造一個強大的肉類品牌,才能在今后更為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然而,當飼料——畜牧業的企業雄心勃勃由農村走向城市時,它們卻消除不凈身上濃濃的鄉土氣息,在創建品牌過程中表現得十分笨拙。即使是那些在飼料業上叱咤風云企業也不例外。有些品牌還帶有先天的缺陷,一上市就倒消費者的胃口。“溫氏”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
“溫氏”這一名稱,來源于溫氏集團創始人溫北英和溫鵬程父子倆的姓氏。“溫氏”作為一家公司的名字并沒有什么不妥,且還很具內涵,使人容易聯想到溫鵬程父子,回味他們的創業故事,紀念創辦人。但,如果把“溫氏”當作一個肉類品牌的名字,那就有明顯的缺陷,而且是個很嚴重的缺陷。因為“溫氏”與“瘟死”是諧音,這就犯了食品名稱的大忌。想想看,誰敢吃“瘟死”的雞肉和“瘟死”的豬肉呢?
事實上,溫氏集團在正試圖把“溫氏”當作一個肉類品牌的名字,因為它們的運輸車上已打有“溫氏肉雞”、“溫氏肉豬”的廣告語。這是十分危險的一步。倘若,溫氏集團執意要把“溫氏”作為其肉類品牌的名字,那么注定要吃苦頭的。除了品牌的命名外,“溫氏”的商標圖案也存在明顯的缺陷。“溫氏”的商標圖案是由一只展翅飛翔的鴿子和一個地球構成,鴿子站在地球儀前。溫氏集團用鴿子作為其商標圖案是不合適的。首先,溫氏集團提供的是雞肉和豬肉,而圖案中的鴿子易造成誤解;其次,鴿子代表和平,而血淋淋的鮮肉代表一種殘忍的宰殺,兩者完全對立;再者,鴿子加地球的圖案線條多、形狀多,太復雜了,沒有沖擊力。
未來的競爭就是品牌競爭。不必費太多言辭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打造一個強大的品牌是每個企業的夢想,但這卻是一項復雜而浩大的工程。而品牌命名是這項工程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關鍵的一步。一個瑯瑯上口、通俗易記、使人產生有積極的聯想的名字,對品牌的傳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相反,一個拗口、難懂難記、使人產生負面的聯想的名字,會阻礙品牌的傳播和發展。雖然,好的名字不一定能打造出好的品牌,但好的品牌絕對不會是壞名字。
可口可樂(Coca Cola)打入中國市場時,擬用四個諧音的漢字來稱呼這種不含酒精的西方飲料,開始選譯的是“蝌蚪嚼蠟”, 又是動物又是蠟燭,無味加不干凈的印象,使其無人問津,后轉用“可口可樂”,美味可口,開心快樂,從此銷路大增。 品牌命名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企業在給品牌命名時,應當按照品牌命名的一般原則去作一番深思熟慮,再定名,絕不能草率了事。品牌命名為原則:通俗、好記、易讀、新穎、能使人產生有利的聯想。如“哇哈哈”、“美的”、“蒙牛”、“蘋果”等等。切勿掉進品牌命名的陷井。
所謂的品牌陷阱,就是指品牌命名者只出于單方面考慮,用些不常見的生詞,或結構太復雜的字,或給品牌內涵帶負面影響的詞組命名。這些字或詞通常是產品原料名、人名、地名,品牌命名者通常是出于紀念的目的。品牌命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用一種物體,這些多數是產品成份或有特殊含義的物體,如可口可樂、蘋果、白貓等;
2、用有含義的詞組,如正大、希望、雙匯、雨潤等;
3、創造沒有含義的詞組,如柯達、索尼等;
4、用人名或人名的諧音,這些人多數企業的創辦者,如張裕、戴爾、揚翔(楊翔)、皇明(黃鳴)等;
5、用地名或地名的諧音,這些地方多數是企業發源地,如青島、豐田、伊利(伊犁)。
總之,品牌命名者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命名,而不是站在企業經營者的角度。
[ 本帖最后由 甲忠生 于 2008-3-1 19:17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