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真菌 奶牛用真菌微生態制劑菌種主要有酵母和曲霉。 1.2.1酵母 酵母只是零星存在于動物腸道微生物群落中,主要應用的酵母有啤酒酵母和石油酵母。其特點:為需氧菌、兼性厭氧,喜生長在糖和偏酸環境;菌體富含蛋白質和多種B族維生素;不耐熱,60-70℃1小時即失活。酵母在瘤胃中大量生長繁殖,一方面有效改善胃腸環境和菌群結構,主要改善VFA和甲烷的產生,調控胃腸發酵,減少乳酸鹽的產生,提高pH值的穩定性,促進乳酸菌、纖維素菌等有益菌群生長繁殖及活力提高、增加胃腸道中酵母、乳酸菌、纖維分解菌的數量,促進胃腸對營養物質的分解、合成、消化、吸收和利用,從而增加采食量,提高飼料利用率和生產性能。 1.2.2曲霉 霉菌大量存在于土壤中,不是動物腸道中的正常微生物,但近年來,該類微生物在飼料工業中廣泛應用于高品質的飼料添加劑,已提高家禽、家畜的生產性能,尤其是反芻動物。用于反芻動物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的生產菌種主要有黑曲霉和米曲霉。這些曲霉菌都能產生纖維素酶,有利于反芻動物對纖維素的消化和吸收利用。曲霉能透過植物表皮角質層屏障,破壞纖維素的結構完整性,降解含木質素的植物細胞壁,使動物更有效的消化,特別是在粗飼料成分較多的情況下,曲霉更顯出其重要作用。黑曲霉還能產生淀粉酶、蛋白酶和果膠酶。米曲霉能產生植酸酶,使磷從植酸和植酸鹽中釋放出來,被動物充分吸收利用,提高鈣、鎂、鋅、銅的吸收。 2 奶牛用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的作用模式 正常微生物與動物環境之間構成的微生態系統中,優勢種群對整個微生物群起決定作用,一旦失去了優勢種群,則原微生態平衡失調,微種群發生更替,導致動物發生疾病。而微生物添加劑中有益生菌可競爭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到腸粘膜上皮細胞上,同病原微生物爭奪生態位點,扶持優勢菌群,從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在微生物添加劑中除了益生菌外,還含有由這些微生物在其發酵和代謝過程中產生豐富的維生素、酶、多肽及多種營養成分和某些重要的協同因子,是一種基本的營養源和胃腸調節劑。奶牛具有其獨特的消化系統,四個胃室中瘤胃體積最大,是牛體內飼料加工廠,草料中約有70-75%的可消化物質和 50%粗纖維在瘤胃中消化,在這一系列消化過程中微生物起著重要的作用,構成特殊的微生態空間和微生態系。微生物添加劑中的酵母及其培養物,可顯著刺激瘤胃中分解纖維素的菌群和乳酸利用菌的增殖,酵母還可促進對某些酶系的活性。芽孢桿菌所產生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幫助動物對營養物質進行分解,提高飼料轉化率。乳酸菌等益生菌可產生如乳酸、乙酸、丙酸等,使動物腸道pH值下降,產生過氧化氫等抗菌物質可抑制和殺滅潛在的病原微生物,使胃腸內腐敗菌減少,導致胺、氨下降;合成B族維生素和促生長因子,為動物提供營養。微生物添加劑可促進特定的牛瘤胃菌群的生長繁殖,被激活的瘤胃微生物能促進對氨的利用和乳酸的利用。對氨的利用可促進菌體蛋白的合成,改變微生物蛋白氨基酸的組成,降低瘤胃中的濃度。對乳酸的利用,表現在可直接吸收利用乳酸和刺激其它微生物利用乳酸,改善瘤胃pH環境,以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長和活性。益生菌還可產生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因子,激活免疫細胞和巨噬細胞,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




